讲座主题: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概念及范式
讲座时间:2021年5月20日下午14:30
讲座地点:华中师范大学2138com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10001报告厅
主讲人:南京农业大学2138com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教授黄水清
主讲人介绍:黄水清,南京农业大学2138com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教授、博导,校人文社科处处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教育部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常务理事,《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等多家刊物编委。长期从事信息处理与信息检索、信息计量、农业农村信息化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课题,发表cSSCI论文50余篇,SCI、SSCI论文10余篇。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一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二等、三等奖各一次。
内容简述:回顾人文计算产生发展过程,归纳人文计算的价值意义,对比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两个概念的异同,分析当前人文计算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人文计算的五阶段规范化研究方法,并指出若干关键环节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通讯员 田佳琪)2021年5月20日下午14:30,我院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2138com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黄水清教授于南湖综合楼N10001学术报告厅开展“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概念及范式”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卢新元副院长主持,学院众多师生积极参加。
讲座伊始,卢新元副院长介绍了黄水清教授的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学院师生对黄水清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黄水清教授讲述了人文计算的价值与意义。黄教授指出,人文计算为数字时代的人文科学研究引入了新的思维模式,也拓展了传统人文科学的研究样式。人文计算将自然科学的客观、理性、准确、系统、可验证、注重过程等特点引入人文科学的研究,它要求人文科学研究过程可重复、数据可验证、方法可复用、结论可推广。之后,黄教授介绍了人文计算的起源,人文计算的实践活动以1949年罗比特·布萨(Roberto Busa)神父为托马斯·阿奎那及相关作者的著作编制语词索引为开端,理论研究的开端是1964年IBM在约克城高地组织的研讨会和随后出版的文集《文字数据处理研讨会会议记录》。
接着,黄教授阐释了人文计算和数字人文的概念,并重点解释二者不同之处。黄教授表示,“人文计算”和“数字人文”的指代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人文计算”一词强调的是计算,突出了知识发现的行为与过程;而“数字人文”范畴更大,概念相对更模糊,而且人文计算不是要取代、改造人文科学,也不是改造传统人文科学的方法,而是拓展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随后,黄教授指出了人文计算目前面临的困窘,主要是以下三点:追求热点的论文多,有实质意义的成果少;非人文学者关注多,人文学者关注少;泛泛议论多,成功案例少。黄教授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现有研究没有充分遵守知识发现的规则化方法,人文计算应该遵守知识发现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问题定义、数据集建构、技术实现、问题求解、结果评价的五阶段范式。
最后,黄教授介绍了人文计算的关键环节。在研究问题的选择上,应该从人文科学的现实需求出发结合人文计算的可行性来选题,且课题预期结果在所属人文科学领域可以验证,人文计算不应该试图回答人文科学领域专家都不认可的问题,而应该帮助领域专家完成其有模糊想法但尚不清晰或缺乏实质证据的问题。在数据集的选取上,首要原则是依据研究问题精确定位数据要求,包括范围、颗粒度、获取方式、质量指标等,什么样的数据支持什么样的运算。而在算法设计环节,应避免跟风,陷入“最好算法”的误区,算法设计要防止变成技术手段的炫技,人文计算要避免沦落为研究人员的自娱自乐。
讲座接近尾声,我院卢新元副院长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发言,并对黄水清教授的指导致以谢意,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想。在提问环节中,我院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们踊跃提出有关数字人文、学科定位以及研究问题选择等相关方面问题,黄教授一一进行解答,在座的各位研究生、青年教师获益匪浅。至此,本次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