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生成对抗网络的应用与探索
讲座时间:2021年9月27日10:30--11:00
讲座地点:南湖综合楼N327教室
主讲人:曾江峰
主讲人简介:曾江峰,博士,华中师范大学2138com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讲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虚假新闻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发表专著、论文多篇。
(通讯员 邓佳敏)讲座伊始,曾老师先通过汤姆克鲁斯的有趣案例引入生成对抗网络的技术。生成对抗网络GAN从简单分布映射到复杂分布,能够通过输入的样本产生可能的输出。模型通过框架中的两个模块: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的互相博弈学习产生相当好的输出。相比于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GAN是一种全新的非监督式的架构,它包括了两套独立的网络,两者之间作为互相对抗的目标。该技术成熟后可生成人脸年龄图像,应用于助力诱拐儿童多年后重回父母身边、帮助警方搜捕隐匿多年的犯罪分子等方面。
目前这项技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如:在生成人脸年龄图片序列时,如何保证个体相似性;在生成指定年龄人脸图片时,如何保证与其真实年龄相符等。除了图形视觉领域,生成对抗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它可以提高神经网络文本的样本质量,通过显式训练生成器产生高质量样本。
讲座主题:跨学科科研合作——基本问题与影响因素框架
讲座时间:2021年9月27日11:00--11:30
讲座地点:南湖综合楼N327教室
主讲人:曾粤亮
主讲人简介:曾粤亮,博士,华中师范大学2138com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科研人员行为与科研支持服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健康信息行为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在SS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担任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CI)、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 Information Science(SSCI)、The Electronic Library(SSCI)、《图书情报工作》(CSSCI)、《图书情报知识》(CSSCI)、《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期刊审稿人。
首先,曾粤亮老师表示:跨学科科研合作是新时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形式和趋势,对科学创新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推动作用,剖析其发展背景,现有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将为跨学科科研合作领域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接着,曾粤亮老师系统地阐述了跨学科合作的研究背景,例如科研环境变革,研究视角聚焦发生变化等;辩证地分析了“学科“与”跨学科“的概念,明确了”跨学科科研合作”的框架与界限;介绍了国际知名的跨学科交流机构。然后,基于扎根理论,曾粤亮老师介绍了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的研究流程,分点分层讲解模型的要点,强调了个体维度、外部环境维度、合作网络维度的关系,提出了三者共同驱动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的理论框架。
在未来的实践中,跨学科科研机构应把握组织中科研人员的合作氛围、 学术交流模式与科研基础设施、团队凝聚力、利益保障机制、宗旨和目标、政策与战略、科研资助情况、管理模式,以进行系统规划、布局与实施,通过科学、高效、可持续的跨学科科研合作实现知识创新和科学进步, 解决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
在讲座的最后,曾粤亮老师也期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重视跨学科合作,深入研究跨学科科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厘清合作中的关键要素和作用机制,推动合作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交流合作中碰撞出更多学术的火花。